恒一论坛
从建筑声学专业谈我国剧场建设应予注意的问题
近20年来,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科技文化的迅猛发展,全国各地大量建设文化演艺建筑,形成了剧场建设的热潮。如果说,投资12亿元、设计建设近5年、于1998年竣工的上海大剧院翻开了我国现代化大型剧场建设历史的新篇章,那么,投资更高、规模更大、建设周期更长、于2007年建成使用的国家大剧院可谓标志着我国剧场建设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高潮。国内剧场建设的热潮预计还将持续五年左右,我们可将1995年到2015年间的20年称为我国剧场建设发展(或演艺建筑建设发展)的“黄金年代”。在这黄金年代,中全国各省区、各大中城市包括已经建成使用的、正在设乐中心、艺术中心等工程项目足可数以百计,仅章奎生声计建设中的和还在规划筹建中的剧场、音乐厅、文化中心、音学设计研究所在近10年中承担建声设计或建声顾问的国内剧场、音乐厅类文化演艺建筑项目就将近有50个。大量演艺建筑的设计建设发展不但丰富了广大人民的文化精神生活,也有效地提升了城市和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国际影响力。
在这黄金年代中,我国建成了一大批设计新颖、音质优良的剧场,建筑声学设计技术得到了长足的进步,积累了许多剧场设计、建设的新经验,培养和锻炼了一批剧场设计、建设的技术队伍和技术人才,其中,建筑声学专业设计也开始受到应有的重视,在剧场设计建设中已经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从剧场建设发展对建筑声学专业很高的要求而言,笔者认为,建筑声学设计还存在一些应该注意、重视和有待解决的问题,大致有以下五个方面:
1、建声专业必须参与剧场设计建设的全过程
这是一个老问题,但也是仍然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在国外,剧场和音乐厅设计建设一开始就都要请声学顾问,而我国虽然多年前已有设计规范标准对此进行明确规定,但由于建设单位及业主往往缺少经验;而建筑设计单位或建筑师或不重视、或有意无意忽视建声;室内装修设计师又往往重装饰、轻声学,重视觉效果、轻听觉效果;使很多剧场工程建声专业往往都不同程度滞后参与剧场设计,常导致“木已成舟”无法修改,并使业主蒙受损失。
有建筑院士认为建声设计可在装修设计时再参与配合,可见,其对建声的不了解和不重视;也有声学专业人士提出:剧场、音乐厅工程的建筑设计师应由声学专家指选,这又似乎“矫枉过正”,既无必要也不现实。总之,还请业主与建筑设计单位务必在剧场建设中重视建声设计全过程参与的必要性。
2、建设方必须重视剧场的功能定位
剧场建设方必须重视、合理确定剧场的功能定位,不宜过分追求多功能要求。具体来说:剧场属功能性建筑,其使用功能应科学合理确定;多功能剧场应确定主次功能,不宜并列全能高标准;要根据实际需要、技术可行、投资经济合理三原则平衡确定。对于剧场的功能定位,有以下建议:
(1)歌剧院。以歌剧、音乐剧为主,可兼用于戏剧、芭蕾和音乐会(设舞台音乐罩)演出。
(2)剧场。以戏剧为主,可兼用会议。
(3)专业音乐厅。仅用于交响音乐会等各类音乐演出,不宜兼其他功能。
大型会堂。以大型会议为主,可兼综艺演出。
中小会议厅。以会议为主,可兼电影放映。
大型体育馆。以体育比赛为主,可兼大型综艺演出等。
3、选择好的建声设计单位和设计师
要注意选择好剧场建声专业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要正确对待中方与外方的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包括建筑设计和建声设计)。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燕翔老师曾将声学设计单位、工程业主单位、施工单位比作为医、患、葯三个方面,这个比喻还是比较形象的。一名患者患病了,一定要找好的医生,吃好的葯,才能将病治好;在剧场建设中这个道理同样适用。现在建声设计市场上存在这种情况,有的是正规的专业单位,有的则是设备厂商和材料供应商兼做建声设计,这就要求业主单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一定要选择正规的专业单位进行声学设计,才能保证好的声学效果。
此外,在设计单位和设计师(包括建筑和建声)的选择上,既要避免崇洋媚外,也不可对外方进行绝对地排斥或否定。有中外设计师一起合作的,还要注意处理好中方与外方的关系,才能把工作做好。同时,也要处理好声学与建筑、灯光、音响等各个专业的合作,处理好灯光位置等与声学相关的关系。只要肯打破传统,这些问题都不难解决。
4、要重视和鼓励设计创新和科研工作
应重视和鼓励开展剧场建声设计中的设计创新和必要的科研工作。由于市场竞争、经济创收需要以及经费投入等原因,国内科研院校和设计单位等已开始重视并开展对建筑声学专业技术的专题研究工作,体现在演艺建筑剧场、音乐厅的设计中也开始出现自主创新或原创设计的新成果、新技术和新设计。近几年,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在上海现代设计集团支持下,结合剧场及音乐厅工程设计做了一些“耦合空间可调混响设计应用”、“大空间厅堂混响设计研究”、“厅堂音质效果预测评价”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笔者认为国内的科研院所、高校及政府都应该重视建声设计的相关研究工作。这里也就剧场、音乐厅建声设计专业六项可供探索研究的题目,供有兴趣、有条件的建声业内人士共同探讨研究:
(1)厅堂内声扩散体设计与应用技术研究;
(2)耦合空间可调混响设计技术研究;
(3)垂悬挂声反射板设计技术研究;
(4)厅堂主客观音质评价相关性研究;
(5)剧场内音乐罩设计技术应用研究;
(6)观众厅座椅吸声特性可控性设计研究。
5、从管理上增强对建声专业的重视
要从管理上增强对建声专业的重视,为避免产生无序竞争现象,建议中国演艺设备技术协会等相关行业机构组织研究探讨以下工作:
(1)制订建立“演艺建筑工程建声专业设计单位资质制”;
(2)制订建立“建声专业注册设计师制”;
(3)建筑声学设计收费标准;
(4)制订建立“演艺建筑工程优秀建声设计评奖制”
(5)制订建立“演艺建筑工程优秀产品评定制”等,以规范演艺建筑工程的设计市场。
作者简介:章奎生,毕业于同济大学数理力学系建筑物理专业。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国家环境保护注册工程师。长期从事建筑声学、厅堂音质及噪声控制工程的设计和研究工作。现任上海现代建筑设计集团都市建筑设计院章奎生声学设计研究所所长、上海市建设系统声学专业技术学科带头人。